(资料图片)
随着区域产业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,2009年,下清水村的煤矿被关停。一夜之间村民们的“饭碗”碎了,收入锐减,很多人家转瞬间成了低收入户。
当时,王进军已经四十多岁了,突然之间就失了业。“都没得干了,也没收入。大家都抓耳挠腮的,年轻点的人还能到外边找活干,像我们这岁数的人也没人要。”
陷入窘境的远不止王进军一家人,煤矿关停后,村里有142户共262人戴上了低收入的帽子,成了门头沟区出了名的穷村。
类似下清水村这样的煤矿,在清水镇还有上百座。2010年,按照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,清水镇陆续关闭了镇内所有煤矿,煤矿开采彻底退出历史舞台。这使得镇政府和村民的收入也出现了断崖式下降。
在清水镇党委副书记陈广萍看来,长年的煤炭开采生活习惯、思维模式,以及之前高收入的生活水平,恰恰成为了制约这个地区转型发展的短板。
“在发展农业,发展民宿旅游产业的时候,他的思想是跟不上生态产业发展的思维模式的。一旦转型项目落了地,绿色环境很快就能恢复回来,但当地人们思维的转化,却需要一代人又一代人逐渐来完成。”
面对关停煤矿所带来的困境,下清水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进生与村民几经谋划,最终下决心闯出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。他们从不远处百花山色彩斑斓的植被中受到了启发,决定利用煤矿关停后的废弃荒地,打造一个清水花谷。(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 郑建明)
关键词: